|
结构化查询语言(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,SQL)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,也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,其功能不仅仅是查询,而是包括数据库创建、数据库数据的插入与修改、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定义等一系列功能。 自从SQL成为国际标准语言以后,各个数据库厂家纷纷推出各自的SQL软件或与SQL的接口软件。这就使大多数数据库均用SQL作为共同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,使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有了共同的基础。SQL已经成为数据库领域中的主流语言,其意义十分重大。SQL的主要特点如下: (1)综合统一。集数据查询、数据操纵、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,语言风格统一,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活动。 (2)高度非过程化。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时,只要提出“做什么”,而无须指明“怎么做”,因此,无须了解存取路径。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的操作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。这不但大大减轻了用户负担,而且有利于提高数据独立性。 (3)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。SQL采用集合操作方式,不仅操作对象、查找结果可以是记录的集合,而且一次插入、删除、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记录的集合。 (4)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。作为独立的语言,它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,可以在终端键盘上直接键入SQL命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。作为嵌入式语言,SQL语句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(例如C、C++、Java和Python等)程序中,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。而在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下,SQL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。这种以统一的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不同使用方法的做法,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与方便性。 (5)语言简洁,易学易用。SQL功能极强,但由于设计巧妙,语言十分简洁,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了9个动词(包括create、drop、insert、update、delete、alter、select、grant和revoke等)。SQL接近英语口语,因此易于学习和使用。 【出处】王珊,萨师煊.数据库系统概论(第五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4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