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灾备指标是用于衡量组织机构容灾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,在这些指标中,恢复时间目标(Recovery Time Objective, RTO)和恢复点目标(Recovery Point Objective,RPO)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能很好地反映出容灾性能如何。因此,在灾备体系建设过程中,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两个指标。 RPO是指在业务恢复后的数据与最新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,这个程度使用时间作为衡量指标。这个差异主要与数据的备份频次有关,备份频次越高,当业务发生故障时,丢失的数据就越少。例如一周进行一次备份,那么系统发生故障时,丢失的数据最多可能会达到一周,而数据一天一备的情况下,最多丢失一天的数据。RPO的值越小,灾备的性能越好,如果RPO=0,说明数据是实时备份,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。 RTO是系统发生故障到恢复业务所需要的时间,也就是容许服务中断的时间。RTO值越小,系统从故障中恢复的时间就越短,说明系统从灾难中恢复能力就越强,如果RTO=0,那么服务就不会中断。 RPO和RTO两个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灾难备份和恢复的能力,RTO和RPO都为0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,因为在两个值都为0的情况下,意味着系统永不中断服务,而且完全没有数据丢失。当然,要达到这样的目标,系统建设投入会非常巨大。 在实际的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中,必须根据实际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,综合考虑网络条件、投资规模、业务系统长远发展规划等各种因素,平衡RPO、RTO指标和成本投入的关系,才能制定合理的、可行的容灾系统设计指标。 【出处】朱胜涛,温哲,位华,张晓菲, 沈传宁.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教材.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9年5月第1版.
|